这两天在我们的妈妈群里
几个妈妈在激烈地讨论小儿发热
我仔细观察过
对于小儿发热
妈妈们的表现大致分为二种
一种是很焦虑,非常焦虑
恨不得每15分钟量一次体温
只要体温稍微高一点
就非常抓狂,非要干点什么才好
还有一种呢?就属于佛系麻麻
那天讨论群里
恰好也有一位佛系麻麻
她提到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说法
就是有些小儿发热不用太担心
很有可能是生长热
她的原话是:
只要宝宝精神好
有时候是生长烧
身体自己在加强免疫力
这种说法就有点接近
民间有些老人常说的
小儿烧一烧,高一高,壮一壮
那这种说法可信吗?
是不是迷信呢?
其实,
上面说的小儿生长烧,生长热
在中医里的官方称谓是——小儿「变蒸」
这个说法的创始人就是王叔和
普通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很牛的事
就够老的时候茶余饭后谈资了
但王叔和先生呢?
一辈子做了两件很牛的事
第一件事
就是整理出红了2000多年的《伤寒论》
第二件事
就是写了《脉经》
而变蒸学说就是出自他的《脉经》
他说小儿变蒸:身热而脉乱,汗不出,不欲食,食辄(总是)吐 。但无痛苦。故非病态。
说白了就是
有一种小儿发热,不是病,不用治
那后世的医家有没有买账这个说法呢?
隋代巢元方的《诸病源候论》+1
唐代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+1
宋代钱乙的 《小儿药证直诀》+1
元代朱丹溪的《幼科全书》+1
。
。。
。。。
。。。。。
除了很有个性的官二代张景岳
其它人都给王先生的变蒸学说点赞了
在这些名医的著作里
他们统一认为
变蒸是小儿3岁以前
身体逐渐发育成熟的
一种正常生理现象
变就是变化
变其情智,发其聪明
蒸呢?表现为发热
蒸其血脉,长其百骸
变蒸后小儿会有什么改变呢?
孙思邈在《备急千金》里认为:小儿所以变蒸者, 是荣其血脉, 改其五脏, 故一变竞辄(总是)觉情态有异。
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钱乙则认为:变蒸是小儿身心由成而未全到全而未壮——直至全壮的自然现象。(转成人话就是烧着烧着长大变强了)
由此可见
古人认为小儿只要精神尚可
发些低烧
真的不是坏事情
是小儿自身正气(免疫力)
在自动更新升级的表现
这些名医们认为
小儿变蒸时可能会表现出:
呼吸急促,体温增高,不欲食,呕吐等表现
但总的来说
一般轻者三五天可以痊愈
重则七八天即可痊愈
所以小儿发热变蒸这件事
放在古中医里根本没有什么非议
但放到如今
这件事却渐渐被说成迷信,愚昧了
被质疑的点在哪?
就在下面
对于变蒸的周期:32天一变
你会发现变蒸学说的时间节点
与现代小儿活动描述竟极其吻合
64天一蒸:小儿会认人,能笑
128天二蒸:小儿会嬉笑,会玩
192天三蒸:小儿会坐
256天四蒸:小儿会爬
这个周期
与美国儿科专家盖泽尔提出的「枢纽龄」
以每 4 周为一个生长阶段
也是惊人得相似
所以变蒸周期
是古代医家对
小儿生长发育时间节点规律的一个总结
在实际运用中
你不能只采纳发热这一个点
去机~~~械~~~化~~地
生~~~~搬~~~硬~~~套!
举个不好听的例子
就像女性生理周期规律一样
有些人是28天
有些人是30天
有些人甚至是35天
这不是很正常吗?
还有
对于那些非常纠结孩子发烧问题的麻麻们
我的建议是
在孩子生长过程中
请单独准备一个小本本
记录孩子每一次发烧日期,温度,症状
服药情况
这样的记录会非常非常
有助于你了解孩子生病的规律
如果孩子只是单纯发烧
整个精神状态很好,能吃,能睡,能玩
体温又在38.5以下
那你真的不要惊慌
你可以先用儿推来帮助退热
只要孩子热度下来了
那就说明没有太大的问题
古人1000多年的经验都放在那
烧一烧,高一高,壮一壮
说的直白一点
小孩子就是在烧着烧着过程中
慢慢建立起他自己的免疫系统
慢慢壮实起来的